台灣包子也走红(圖)
美食是台灣遊览業的一张王牌,但這张王牌并不是超常脱俗,面、粥、豆乳、包子都列在其上,都是老苍生每日三餐的家常吃食。“最怕让我举荐台灣美食,”一名台北朋侪说,“若是我说牛肉面、小笼包、藥炖排骨,必定引不起你们這些北方人的樂趣。”但這些在台灣简直做成為了美食,成為夜市、名店的招牌。不知是不是受大陸包子走红的影响,近日,包子在台灣也挺受宠,一家媒体竟然把宜兰一家包子铺赞為“台灣之光”。
包子成“台灣之光”
台灣人爱用“台灣之光”這個词,但曩昔都是用来形容李安、林书豪這些明星们,包子同样成為“台灣之光”仍是本周的事变。被如斯称颂的包子產于宜兰一家50年的包子铺,老板林志鸿认為他们的包子用料很其实,做的很当真,一向“当做本身家人要吃的在做”。
為了证实自家的包子與众分歧,老板不怕“泄漏天機”,向前来采访的台灣记者显示包子的建造進程:包子皮的中心要厚一點,現杀現送的猪肉做成馅后冷冻24小時后再包,如许调的味兒才會充实阐扬出来,面用老面团發酵一天,比用酵母粉發酵多了面香。
這家的包子每一個10元新台币,現蒸現卖,天天定量,来晚了吃不到,有台北人特地開車到宜兰吃包子,认為這家包子“很香,皮很薄肉又不少,不會很油腻,吃起来很爽口”,吃完了還要给同事邻人带买回一大包。如今,包子店已開通了網购,收集定单接不完。
“台灣之光”可不是媒体说说罢了,宜兰市长已娛樂城代理,把写着“台灣之光”的匾额送到了手指腱鞘囊腫,包子铺。這家店已開了50年,如今的老板是第四代,就冲着小店的這份苦守與执著,也当得起“台灣之光”吧?
頁:
[1]